首页 > 现代言情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订正伤寒论注正误篇1-2

订正伤寒论注正误篇1-2(1/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阳明篇正误

阳明病,脉浮而紧,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自)汗出。¨衫.八+墈.书?王\ +埂·鑫/嶵-哙·

【按语】一般来说,自汗多属于阳明经证的表现,而盗汗则通常是少阳经证的特征。但此处从病症对应关系来看,“盗汗”应是“自汗”之误,所以应当改正。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发热),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按语】在“汗出多”之后,应当补上“发热”二字。如果没有这两个字,“脉迟,汗出多,微恶寒”的症状表现属于表阳虚,这是桂枝附子汤的适应证,怎么会有使用桂枝汤来发汗的道理呢?所以应当补上“发热”二字。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热),白虎汤主之。

【按语】“里有寒”的“寒”字,应当是“热”字。若为“寒”字,就不符合白虎汤所主治的病症了,所以应当改正。 白虎汤主要用于清热,若里为寒证,用之则药证不符。只有里有热,出现高热、烦渴等阳明热盛之象,才是白虎汤的适用范围。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模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滑)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按语】“脉弦者生”中的“弦”字,应当是“滑”字。因为弦脉属于阴盛而阳不足的脉象,哪有见到弦脉就必然预示生机的道理呢?只有滑脉属阳脉,才符合有生机的说法。况且从常理来讲,滑意味着通畅,涩意味着闭塞,世间万物的道理,没有不是以通畅为生机,闭塞为死兆的,所以此处“弦”字应当改为“滑”字。?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若小便不利),渴者,宜五苓散。

【按语】“但以法救之”这五个字,应当是“若小便不利”这五个字,如此才与上文提到的“小便数”以及下文“渴者”的文义相互关联。这一条若按原“但以法救之”,在当前病势表述下,显得毫无意义。昔日王三阳也曾说:此处五苓散难以适用,不然的话,经文在“渴者”之后应当有缺漏文字。所以这里应当把“但以法救之”改为“若小便不利”。

栀子柏皮汤方

【按语】此方剂中的“甘草”,应当是“茵陈蒿”,必定是在传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茵陈蒿在诸多治疗相关病症尤其是涉及湿热黄疸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方剂整体的用药逻辑与功效对应来看,此处“甘草”与病症和方剂整体思路不符,而茵陈蒿更契合其治疗指向,故判断为传写之误。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五六日吐之者),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此为小逆。

【按语】在“欲食冷食”之后,应当补上“五六日吐之者”这六个字。要是没有这一句,那么“不喜糜粥,欲食冷食”与“朝食暮吐”的表述就无法连贯起来。况且仔细研读上文提到的“一二日”“三四日”等文字,就可以推断出必定应该有“五六日吐之者”这样一句,这体现了病情由浅入深发展的含义,所以应当把这六个字补上。\2′8/墈¨书/网* ,追+嶵′薪+彰^截`

寸口脉浮大,而医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抟,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抟,其人必饐。

【按语】“令汗大出”这四个字,应是在流传过程中多出来的文字,也就是衍文,应当将其删去。从医理及上下文逻辑来看,“令汗大出”在此处可能与整体的论治原则、方剂使用目的等不相符,导致文意不畅或与相关理论相悖,故判断为衍文并建议删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