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探讨(二)(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然于实务操作,三者实为一体三面,需视情势动态平衡。仓廪空虚,饥民待哺,当务之急自是‘足食’,此乃维系生存之底线,亦是取信于民之最首接体现,
官府若连百姓活命之粮都无法保障,何谈信义?新帝登基之初,首要便是止战安民,轻徭薄赋,恢复生产,此即‘足食’以安民心、立民信之基。”
“待民生稍苏,‘足兵’以保境安民、震慑宵小,方能维护‘足食’之成果,亦使民信官府有护民之力。至于‘民信’之更高境界,如官府令出必行、赏罚分明、官吏清廉、教化普及,则需在‘足食’、‘足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善政逐步建立。
夫子所言‘去’之序,乃强调根本之重,非谓在仓廪空虚、盗贼横行之时,尚可置食、兵于不顾而空谈立信。策论之中,当强调三者相辅相成,并依据具体时势,明确施政之轻重缓急。新帝所为,正是此理:先足食安民,立信之基,再足兵固边,维信之盾,同时整肃吏治、申明法度以培植长久之信。”
周俊峰连连点头,面露感激:“动态平衡,视情势定缓急……知允此言,如拨云雾!我明白了!”
辩论的氛围一旦打开,便如星火燎原。同窗们纷纷抛出心中积攒的疑惑。
有人问《春秋》“微言大义”如何在策论中运用而不显牵强?
杨知允答:取其褒贬精神,用于针砭时弊或彰善瘅恶,非拘泥具体笔法;
有人问如何理解《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在教化实践中的调和?
杨知允答:性善乃言本源之善端,性恶乃言后天易受蒙蔽而趋恶,教化重在“化性起伪”,扬善抑恶;
更有人结合时政,探讨“轻徭薄赋”大背景下,地方官府若遇突发灾荒(如水患、蝗灾),如何在“不增赋”的前提下筹措赈济钱粮。
杨知允结合《乡策疏议》中“社仓”、“以工代赈”、“富户劝捐”等策,给出了具体思路。
每一次提问,杨知允的回答都庖丁解牛,条理分明,引经据典而切中要害,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关照。
话语也并不激昂,总是带着能令人信服的力量。
课室内的气氛也从最初的凝重紧张,渐渐转变为一种求知若渴的热烈。
窗外的日影悄然西移,将窗棂的影子拉得斜长。
这场自发而深入的学术探讨,首到吴夫子踱步来到课室门口,目光扫过这群沉浸于思想交锋的学子,脸上露出浓厚地赞许。
随即轻咳一声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切磋贵有度,时辰不早,诸生当各自归家,养精蓄锐。”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回过神来发觉暮色己深。
随即深深作揖一礼。
“夫子说的是。”
“今日听知允与诸兄论道,胜读数月书!”
刘文瀚一边收拾书袋,一边由衷感慨。
“正是。许多积攒之惑,今日豁然。”赵振声点头附和。
杨知远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杨知允,语气却学着兄长般说话。
“允弟,后日龙门在前,我等静待你独占鳌头!”
杨知文等人在他们辩论一半时,就在人后候着了。
杨知文笑道:“吾辈亦当奋力一搏,不负这寒窗灯火。”
杨知允一一拱手回礼:“兄长和各位同窗们谬赞了。切磋琢磨,教学相长,知允亦获益良多。愿吾辈同心,各展所长,不负所学。”
不想错过《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