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117章 三大贪案

第117章 三大贪案(2/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

第二件:兵部尚书鄂善受贿案

乾隆五年(1740 年),工部凿匠俞君弼离世。

这俞君弼如同现今的雕刻家,皇家公园中的石刻、木雕皆出自其手。

他辛苦操劳大半辈子,留下了一笔巨额遗产。可惜的是,他并无亲生子女,仅收养了一个养女。

养女婿许秉义与妻子感情不和,常年分居。

此时,许秉义见老俞头留下大笔遗产,便心生贪念,妄图谋夺这笔钱财。

随后,他与内阁学士许王猷谋划,拿出钱财,以吊唁之名,贿赂九卿各路官员。(内阁大学士许王猷是许秉义的舅舅。)

,!

当然,他也无法贿赂所有九卿官员,只是与内阁大学士关系交好之人得到了钱财。

结果,官员们私下里开始议论谁得的多谁得的少,此事最终被步军统领鄂善知晓,他随即将此事上报给乾隆帝。

乾隆帝听闻后极为震怒,许秉义受到惩处,许王猷也被革职。

养女女婿机关算尽,最终也没能得到老俞头的遗产,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乾隆六年(1741 年),御史仲永檀通过“风闻言事”的方式,密奏乾隆帝,称鄂善在处理俞君弼遗产案时收受俞家贿赂万金。

所谓“风闻言事”,是古代监察部门收集证据的一种方式,类似于听闻他人传言、民间议论等,

(有些类似收集打小报告或道听途说的信息。)

毕竟是听闻而来的消息,乾隆帝对此有所怀疑,心中暗自思忖:不会吧?鄂善乃是我亲自提拔,如今官居九门提督,位高权重,怎会为了些许钱财而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

但为了确保公正,乾隆帝仍命怡亲王、和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徐本,以及刑部尚书讷亲、来保等组成专案组,对此事进行彻查。

专案组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鄂善的家仆和行贿中间人都承认鄂善受贿。

面对乾隆帝的质问,鄂善起初承认受贿千两,随后却又翻供,坚称自己并未受贿。

乾隆帝认定鄂善说谎,最终逼其在家中自尽而死。

鄂善成为乾隆帝首个赐死的亲信重臣,此案也成为乾隆帝整顿吏治的标志性事件。

鄂善之死,标志着乾隆帝对官员的态度从宽仁逐渐转向严苛。

“……”

第三件:广西龙胜通判杨维清“偷工减料”案

乾隆六年(1741 年)至八年(1743 年)间,发生了一起影响颇大的广西龙胜通判杨维清贪污案。(通判类似检察院的监察官,正六品官。)

当时杨维清负责修筑龙胜城。然而他辜负了乾隆的期望,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冒领“城工银”二万余两,还“暂借”一万二千二百两。

这种行径严重违反了清朝的财政管理制度,致使国家财产大量流失,同时也对城池修建工程的正常推进,造成了极大影响。

此事被人举报到乾隆帝面前,乾隆龙颜大怒,责令两广总督那苏图、策楞以及三位巡抚鄂昌、舒辂与陈宏谋,共同负责此案的调查。

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这并非孤立案件,而是涉及多名官员的窝案。

包括桂林知府金荣、广西巡抚托庸、布政使李锡秦、按察使钟昭、分巡右江道杨廷璋等。

他们有的因受贿,有的因办案不公,有的因失察,均被追究责任。

主犯杨维清,在狱中畏罪自缢。

然而,关于他的死却存在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是被同伙逼死的,

也有人说他或许金蝉脱壳逃脱罪责,因为 1777 年还有一名同名的杨维清曾任庆远训导。

总之,在那信息不畅的情况下,欺骗隐瞒官员别处任用操作并不难,杨维清的死至今仍是一个谜团,背后或许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大人物。

其他涉案人员的处置结果如下:桂林知府金荣因受贿情节较为严重,被判处死刑。

广西巡抚托庸,因拖延不交赔银,被革职。

此案的处理,有力地打击了清朝官场的贪污腐败行为,促使清朝政府,进一步强化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管理。彰显了乾隆反腐败的决心。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